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总结参考范文2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总结(一)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我校于202X年X月开展了以“阳光心灵,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系列专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同时提升教师、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能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心的良好生态。
二、活动内容与实施
启动仪式与宣传动员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正式拉开活动序幕,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调关注心灵成长的重要性。
校园内设置心理健康宣传展板、悬挂标语,并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心理科普短片,营造沉浸式宣传氛围。
分层分类心理活动
学生层面:
开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主题心理课,结合团体辅导、心理游戏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韧性。
举办心理漫画比赛、心理剧创作大赛,鼓励学生通过艺术表达内心世界,优秀作品在校内展出并获奖。
组织“心灵树洞”匿名信箱活动,由心理教师定期回复学生困惑,提供个性化支持。
教师层面:
开展教师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学习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技巧,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设立“教师心理减压工作坊”,通过正念冥想、沙盘体验等活动缓解教职工压力。
家长层面:
举办线上家长讲座,邀请心理专家解读青春期心理特点,指导家长构建良性亲子沟通模式。
发放《家庭心理教育指南》,推送亲子共读心理绘本资源,促进家校共育。
特色体验活动
开展“心理游园会”,设置“情绪彩虹桥”“心理迷宫解密”“曼陀罗绘画疗愈”等趣味互动摊位,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心理学的魅力。
组织“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聚焦校园欺凌、学业焦虑等话题,引发师生共鸣与反思。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
成效显著:
活动覆盖全校XX余名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收集反馈问卷XXX份,满意度达98%。
学生心理求助意识增强,心理辅导室咨询量同比增长30%,多数学生反馈通过活动学会了自我调节方法。
家校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互动平台新增注册用户XXX人,心理教育资源下载量超XXX次。
不足与改进:
部分高年级学生因学业压力参与积极性不足,后续需探索更灵活的参与形式(如线上心理微课)。
心理教师团队力量有限,需加强与社区心理服务机构的合作,引入外部专业资源。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以“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覆盖”为原则,构建了多维度的心理支持网络。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将心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守护学生心灵成长,助力培养阳光、自信、坚韧的新时代少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总结(二)
一、活动概述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号召,我校于202X年X月以“心向阳光,温暖同行”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学生心理韧性培养,通过“教育-体验-支持”三位一体模式,助力学生提升心理能量,构建和谐校园心理环境。
二、核心活动与创新举措
心理知识普及行动
编制《心理健康知识手册》,涵盖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生命教育等内容,发放至每班图书角供学生借阅。
开展“心理知识竞赛”,以趣味问答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评选“心理知识小达人”并颁发奖状。
实践体验类活动
“21天习惯养成计划”:引导学生通过打卡记录每日感恩小事、运动或助人行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解忧杂货铺”:学生可匿名投递烦恼信件,由心理教师团队回信,或由其他同学以“解忧天使”身份提供建议,形成互助氛围。
“心理电影赏析会”:精选《头脑特工队》《心灵奇旅》等影片,结合观后讨论引导学生探索自我与情感。
危机干预与支持服务
开展全员心理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档案,对重点关注学生实施“班主任-心理教师-家长”三方跟踪辅导。
设立“心理委员培训营”,选拔并培训班级心理委员,构建朋辈支持网络,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家校社协同育人
举办“亲子心理沙龙”,设计“盲行体验”“家庭雕塑”等亲子互动环节,增进亲子理解。
联合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心理服务进校园”活动,提供免费一对一咨询。
三、活动亮点与成果
数据支撑:活动期间心理辅导室接待学生XXX人次,危机干预成功率100%;家长参与家校活动率达85%,较往年提升20%。
学生成长:通过前后测对比,学生心理韧性量表得分平均提高15%,80%的学生表示“更懂得如何面对挫折”。
社会影响: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学校获评“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心理剧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四、经验总结与未来方向
成功经验: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如结合体育课开展“挫折教育拓展训练”。
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力量,如心理社成员主导策划“解忧杂货铺”,增强活动吸引力。
改进方向:
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方案。
完善心理教师激励机制,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结语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石。本次主题月活动以创新形式传递心理正能量,让关爱心灵成为校园新风尚。未来,我校将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