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血浆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渗透压的高低; C.红细胞的数量; D.白细胞的数量; E.氯化钠的浓度 ...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 ...
颅脑损伤患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降低颅内压最佳方案是( )
颅脑损伤患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降低颅内压最佳方案是( ) a. 呋塞米+甘露醇+白蛋白 b.呋塞米+甘露醇+血浆 c. 氢氯噻嗪+甘露醇+白蛋白 d. 氢氯噻嗪+甘露醇+血浆 e. 氢氯噻嗪+呋塞米+白蛋白 ...
下述药品中,最容易水解的药品是
下述药品中,最容易水解的药品是 a.硫酸钠 b.胃蛋白酶 c.山梨醇 d.阿司匹林 e.磷酸可待因 ...
关于肿瘤的发病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关于肿瘤的发病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吸烟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 B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生活环境有关 C.肝胆管细胞癌与寄生虫感染有关 D.高蛋白饮食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E.不良精神因素可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
一般而言,粮谷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
一般而言,粮谷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 A、蛋氨酸 B、组氨酸 C、亮氨酸 D、赖氨酸 E、谷氨酸 ...
我国成年人膳食中蛋白质提供能量占全日摄入总能量的适宜百分比为( )
我国成年人膳食中蛋白质提供能量占全日摄入总能量的适宜百分比为( ) A.10%以下 B.10~1 5% C.1 5~25% D.25%以上 E.1 5% ...
蛋白质平均1克在体内可提供的能量为( )
蛋白质平均1克在体内可提供的能量为( ) A.4千卡 B.7千卡 C.8千卡 D 9千卡 E.5千卡 ...
一氧化碳属于血液性窒息性气体,它的毒性作用在于它们降低了血红蛋白与血的结合能力,并且组织释放已携带的氧气,从而造成组织( )。
一氧化碳属于血液性窒息性气体,它的毒性作用在于它们降低了血红蛋白与血的结合能力,并且组织释放已携带的氧气,从而造成组织( )。 A. 供氧障碍 B.缺血 C.缺水 ...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第6位的改变造成的,该改变是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第6位的改变造成的,该改变是 A.色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B.丙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C.酪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D.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E.谷氨酰胺被缬氨酸替换 ...
运动性贫血的指数,男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2g,女性低于10g。( )
运动性贫血的指数,男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2g,女性低于10g。( ) ...
剧烈运动后,尿中发现肉眼或显微镜下可见的红血球,称为( )。
剧烈运动后,尿中发现肉眼或显微镜下可见的红血球,称为( )。 a、运动性血尿 b、 血红蛋白 c、 蛋白尿 d、 中暑 ...
运动性贫血的指数,男子的血红蛋白量低于多少克,女子低于多少克,就是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的指数,男子的血红蛋白量低于多少克,女子低于多少克,就是运动性贫血 a 12 b 11 c 10.5 d 9.5 ...
各种营养素中,供给人体的热能物质有糖、( )。
各种营养素中,供给人体的热能物质有糖、( )。 A、 脂肪 B、无机盐 C、蛋白质 D、维生素 ...
维生素B6 作用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促进糖元、( )合成,并是糖元合成和分解过程中糖元磷酸化酶的一种成分。
维生素B6 作用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促进糖元、( )合成,并是糖元合成和分解过程中糖元磷酸化酶的一种成分。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脂肪 D、细胞色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