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收集火灾工况下受污染的消防水、污染的雨水及可能泄漏的可燃液体的事故水池,宜布置在厂区边缘较低处。事故水池距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

用于收集火灾工况下受污染的消防水、污染的雨水及可能泄漏的可燃液体的事故水池,宜布置在厂区边缘较低处。事故水池距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  A. 100m  B. 25m  C. 60m  D. 50m ...

某木结构建筑,屋脊高度分别为21m、15m、9m。如果不同高度的屋顶 取相同的防火设计参数,则屋顶承重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至少应为( )。

某木结构建筑,屋脊高度分别为21m、15m、9m。如果不同高度的屋顶 取相同的防火设计参数,则屋顶承重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至少应为( )。  A. 可燃性、0.50h  B. 难燃性、0.50h  C. 难燃性、0.75h  D. 难燃性、1.00h ...

为防止火势扩大化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主要有( )。

为防止火势扩大化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主要有( )。  A.冷却灭火  B.隔离灭火  C.人工灭火  D.窒息灭火  E.化学抑制 ...

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就是热量传递,其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 )。

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就是热量传递,其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 )。  A.热传导  B.热扩散  C.热对流  D.热辐射  E.热放射 ...

建筑火灾由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部位蔓延到相邻的区域,甚至整个建筑物,其发展过程大致了( )等几个阶段。

建筑火灾由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部位蔓延到相邻的区域,甚至整个建筑物,其发展过程大致了( )等几个阶段。  A.初期阶段  B.增长阶段  C.轰燃阶段  D.充分发展阶段  E.衰减阶段 ...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灭火的基本原理。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灭火的基本原理。  A.冷却  B.隔离  C.化学抑制  D.难燃 ...

某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3人死亡,10人轻伤,则该起火灾为( )火灾。

某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3人死亡,10人轻伤,则该起火灾为( )火灾。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特别重大 ...

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

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  A.闪燃  B.轰然  C.爆燃  D.自燃 ...

某市一生产厂房发生金属粉尘燃爆事故,导致29人丧生,49人重伤,则该事故为( )事故。

某市一生产厂房发生金属粉尘燃爆事故,导致29人丧生,49人重伤,则该事故为( )事故。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特别重大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 )  A. 消防为主、防消结合  B.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 消防为主、防治结合  D.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参照的原则是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参照的原则是 ?( )  A. 政府统一领导  B. 地方配合监管  C. 单位全面负责  D. 部门依法监管  E. 公民积极参与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参照的原则是政府_、部门 _、单位 _、公民 _的原则。(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参照的原则是政府_、部门 _、单位 _、公民 _的原则。( )  A. 统一领导,依法监管,全面负责,积极参与  B、统一协调,依法监督,集中负责,积极配合  C. 统一领导,依法监督,全面负责,积极配合  D. 统一协调,依…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的原则是______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的原则是______ 。( )  A.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B. 消防安全责任制  C. 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  D.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________ 的方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________ 的方针。( )  A. 以消为主,以防为辅  B.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 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D.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海上石油天然气设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_。(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海上石油天然气设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_。( )  A. 领导监督  B. 审查管理  C. 监督管理  D. 监督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