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成本偏差的控制,其核心工作是( )。

施工成本偏差的控制,其核心工作是( )。  A.成本分析  B.纠正偏差  C.成本考核  D.调整成本计划 ...

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天),其计算工期是( )天。

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天),其计算工期是( )天。  A.16  B.17  C.18  D.20 ...

下列工作中,不属于施工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程序中的工作是( )。

下列工作中,不属于施工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程序中的工作是( )。  A.目标分解  B.目标计划值搜集  C.目标计划值与实际值比较  D.采取措施纠偏 ...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中,主要用于指导准备工作的进行并为施工创造物质技术条件的项目有( )。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中,主要用于指导准备工作的进行并为施工创造物质技术条件的项目有( )。  A.总说明  B.施工方案  C.施工进度计划  D.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E.各种资源需要量及其供应 ...

某段道路工程施工,路基填方高度20m,根据进度计划安排,要求路基同填完成自然沉降半年后,再进行路面施工,则路基填筑与路面施工之间的进度计划搭接关系是( )。

某段道路工程施工,路基填方高度20m,根据进度计划安排,要求路基同填完成自然沉降半年后,再进行路面施工,则路基填筑与路面施工之间的进度计划搭接关系是( )。  A.开始到开始  B.开始到结束  C.结束到开始  D.结束到结束 ...

营销控制的主要形式包括( )。

营销控制的主要形式包括( )。  A.年度计划控制  B.赢利能力控制  C.效率控制  D.战略控制  E.经营控制 ...

执行计划包括( )。

执行计划包括( )。  A.组织  B.协调  C.激励  D.信息沟通  E.控制 ...

在人才接续及升迁计划中,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除了提升比例、选拔标准外,还有( )。

在人才接续及升迁计划中,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除了提升比例、选拔标准外,还有( )。  A.职位转换  B.工资制度  C.素质标准  D.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

改善于群关系、减少诉讼和争议、降低员工离职率是( )的目标

改善于群关系、减少诉讼和争议、降低员工离职率是( )的目标  A.员工使用计划  B.员工培V10计划  C.劳动关系计划  D.退休解聘计划 ...

人力资源业务计划一般都由目标、策略步骤和( )构成。

人力资源业务计划一般都由目标、策略步骤和( )构成。  A.手段  B.预算  C.人数  D.原则 ...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必须与企业的( )相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必须与企业的( )相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A.总体发展战略  B.中长期规划  C.财务计划  D.销售计划 ...

借助人员变动矩阵,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方法是( )。

借助人员变动矩阵,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方法是( )。  A.德尔菲法  B.管理人员接续计划  C.马尔可夫模型  D.转换比率分析法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 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 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 ...

1953年至1957年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也被称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五”计划把( )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1953年至1957年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也被称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五”计划把( )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A 优先发展轻工业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轻工业、重工业并举  D 工业、农业并举 ...

1953年至1957年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也被称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五”计划把( )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1953年至1957年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也被称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五”计划把( )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A 优先发展轻工业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轻工业、重工业并举  D 工业、农业并举 ...